艺术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最新信息
· 艺术学院师生在首届“东方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冰版画比赛...
· 弘扬冰雪艺术 探寻冰城瑰丽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走进...
· 艺术学院被授予黑龙江省文联民间工艺与非遗传承人才培养基地
· 艺术学院召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专题学习会议
· 艺术学院承办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冰灯冰雕技艺大赛
· 艺术学院举办“链接·激活·焕新”老字号品牌创新设计学术...
· 艺术学院举办“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邀请函
· 艺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镜像与再现
· 艺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创新设计 老字号品牌
· 艺术学院举办第18届中国好创意·老字号新国潮创新设计专项...
· 文化自信·艺术先行|山水画临摹展与您相约!
· 文化自信•艺术先行——艺术学院举办非遗古籍修复技艺进...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工作>>正文
 
 
适应性视域下艺术类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
2023-04-10 10:48 艺术学院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使命,高校亟需加强构建入学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大学新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艺术类新生,他们拥有大学生的共性,又极具独特性,这对高校与学院的教育理念、日常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挑战。因此,要明确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引导其尽快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角色的转变,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应加强和改进艺术类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彰显人文关怀,有针对性地开拓入学教育的新思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质量艺术人才。


关键词:适应性;艺术类;新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指在新生入学前后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旨在引导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其内容包括大学认知教育、学科认知、规章制度、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教育,成功的入学教育可以对新生们的大学生活及其长远发展产生积极且深远的正向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想,步入大学生活后,部分艺术类大学新生失去了初中高中应试教育带来的的强目标性, 需要在大学阶段实现在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更多的自我选择等一系列成长,入学后可能出现无法适应等不良表现,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 将会影响他们在大学过程中的健康成长。这使我们对于艺术类大学生入学教育这个问题进行重新进行审视和思考。帮助艺术类大学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全面发展,是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艺术类大学新生特点

艺术类高考生录取基本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折合成综合成绩投档录取。艺术类学生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 确有艺术类兴趣特长,经过一定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培训, 在专业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还有部分学生属于文化课成绩不好, 因升学无望, 从而在高二、高三参加突击培训通过艺考。这两类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 一般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有艺术类兴趣特长的学生专业课学习较为刻苦, 但仅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易出现散漫的学习状态和走捷径的心理情况。新时期艺术类大学新生具有以下几个层面的个性特点。

(一)思想层面:

欠缺政治理论修养,多元思维较复杂。由于初高中期间大多数课余时间都在参加艺考培训,部分艺术类大学新生普遍政治学习不够深入,理论修养不到位。艺术类大学新生往往对生活有片面的理解,局限于自己和周围环境的有限范围,对社会的关注太少,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他们大多思想认识不成熟,对时事与国际大事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辨别力,对复杂的政治问题往往只能看到表象,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只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和言行举止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不违反法律规范即可,忽视了自己对国家社会的道德的义务。当大学新生活的自由与责任要求相辅相成出现时,对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律执行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类大学新生往往容易出现茫然无措,甚至空虚躺平的心态,既不清楚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专精需求,也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将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前途何在。

个性独特追求自由,集体观念较淡薄。艺术类大学新生不喜欢被动接受、不喜欢被安排,而是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自由意志、主动选择。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情怀与审美喜好。高考前参加的艺术类培训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形式不同,以一对一、小班额的形式为主。就算是集中大课培训,在课上老师也是着重挖掘学生的个体特征,总体上对于集体观念、团队协作方面的教育较少,专业的教育特点决定了艺术类大学新生在个体竞争观念趋于突出的同时,往往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散漫在集体中与行为上表现为纪律性不强。

追随潮流关注时事,甄别能力待提升。艺术类大学新生是大学生群体中追求时尚、追赶潮流的群体,他们对于外国流行元素与时尚文化较为推崇,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艺术类大学生通过集训、写生以及各项比赛等特殊的培养途径,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畅通。他们善于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信息,处理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在享受着互联网便捷的信息资源的同时,艺术类大学新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存在欠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遇到网络诈骗、受到财产损失与心理伤害的示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他们的娱乐消遣与信息互动大多依赖于新媒体平台实现,他们对于所接触的新信息、新浪潮乏足够的警惕心理,容易混淆信息茧房构建的“现实”与客观世界真正的现实,较容易受到夸张失真的信息误导,也容易受到偏激观念的影响,从而产生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二)心理层面

虚荣心强攀比心重,自我认知易偏差。由于艺术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新生每年要支付高额的学费,外加乐器、画材、考察实践等费用,这些费用是其他专业学生日常花销的几倍。个别学生对金钱看得较重,出现虚荣攀比的不良消费观。此外,艺术类毕业生受家庭及认知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念过于理想化,尚未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还有部分将就业目标紧紧锁定于机关事业单位、公办学校等所谓的“铁饭碗”,但受综合能力影响,理想往往难以实现, 对就业环境与就业形势缺乏清晰的认识。

情感丰沛好奇心强,性格张扬易偏激。为满足专业特性的需要,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内心情感往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丰沛, 同理心更强,性格更张扬。大一入学后,艺术类新生在加入社团组织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他们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独立自由的生活方式, 重视自身的情感的表达,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类活动。同时艺术类大学新生也承担了比普通学生更多的家庭压力,前期较高的沉没成本使其父母大多怀有让子女成材的期望,使其在追求自我个性发展的同时,极易出现相对务实或较为功利的倾向性,容易急功近利或者遇事偏激。

(三)学习层面

文化课的基础薄弱,欠缺自主学习动力。部分艺术类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就放低了对自我的文化课要求,长期形成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在大学期间很难改变,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文化基础薄弱, 更容易不重视文化课学习。进入大学后,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方面需要很强的自律性和很强的学习动力,一旦出现松懈思维, 他们很容易出现躺平、厌学、迟到、早退、学习上应付差事等各种现象。所以, 文化基础薄弱是艺术类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都集中在公共课、理论课上。

注重专业课程学习,轻视综合素质发展。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培训,因而艺考生普遍重视对个人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不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体系性的工程,课程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如果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忽视了基础课和通识课的学习,必然会造成认知上的短板,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未来其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新生入学教育应立足艺术类大学新生特点开展

   传统来看,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集中在新生入学的一至两个星期,但这样短期的入学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新生对大学、对专业没有产生足够的归属感,经过入学教育依然可能迷茫困惑。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新生入学教育应当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教育,应贯穿整个大一学年。对于艺术类大学新生,我们更应利用好新生入学教育契机,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立足其特点,注重对其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引导,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一)思想层面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从深化认识、增进情感、磨砺意志的“知情意”入手。针对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班会、座谈、活动引导艺术类大学新生把握现实的主流、社会的基本面,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信心。通过创设情境,例如红歌传唱、红色电影观影等方式,增加参与感,提升情感体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激发爱校荣校意识,需要从知校史,明校情,唱校歌,践校风入手。在艺术类大学新生报到前,加强对学校学院、校园活动、专业实践等内容的大力宣传,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新生班主任的相关信息与辅导员迎新寄语,方便方便艺术类大学新生提前熟悉校园环境和老师。拉进与其的距离。报道后通过集中观看校史剧、线下参观校史馆、学唱校歌等方式,引导艺术类大学新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历史传统、教育理念、校园精神、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持续发扬“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提升安全法制思维,需要从校规校纪教育、安全知识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应急管理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宣传各种安全知识、走访寝室、案例讲解、模拟演练、情景剧等形式,让艺术类大学新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法律程序,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如何防范各类信息潜在危险和灾害,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引导艺术类大学新生和平理性地思考问题,不冲动、不偏激,学会辨别是非对错,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不受有心之人利用,坚定政治意识,保持大局观念,不做有损国家、民族、社会和高校的事。

(二)心理层面

加强身心健康教育,需要从心理健康排查、营养健康教育、运动健康教育、亲密关系教育、人际健康关系入手。通过线上问卷、宣传讲座、团体训练、心理班会、素质拓展、班级心理委员与寝室心理联络员培训、寝室文化节等形式,帮助艺术类大学新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维护和自我保健的能力,了解校园心理咨询流程,掌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方法,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发生,增强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搭建班级同学、寝室舍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平台,培育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感受到同伴的热情,懂得欣赏他人优点,学会接纳他人、善待自己。加强其对寝室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以寝室的凝聚力强化班级凝聚力、专业凝聚力。

落实家校互联政策,可以通过线上家长会、专业会答疑、线上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使家长了解学校校园管理政策、学生管理规定、学院基本情况、专业设置与方向选择、就业前景等内容。改变部分家长“孩子进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的松懈思想,强调不应因为学生考上大学就放松对其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的继续教育与督促。家校互联,同向同行,同心同力,同频共振,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家庭的支持与配合是不可或缺的。

(三)学习层面

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需要从专业素质教育、专业导向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入手。通过宣传讲座、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院长讲座等形式,引导艺术类大学新生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专业导向,使其了解专业素养、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心态等方面的能力是其核心职业竞争力,在大学期间应重点提升自主学习动力,重视自身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其职业竞争力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机会。通过学业预警制度讲解,使艺术类大学新生重视公共课程、理论课程,改变“唯专业课成绩论成败”的定式思维,塑造终身学习的观念,强调好学业、考试的相关纪律要求,引导其保持自律状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作弊,帮助其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引导艺术类大学新生善用图书馆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丰富的慕课资源,让其浸润在知识的海洋中。

完善成长规划教育,需要从培养自我定向、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等方面入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个体成长为基础,注重个性价值,通过制定个人成长方案、设计个人目标、实施个人计划等手段,帮助艺术类大学新生能够确定自身定位、优势、限制和特点,针对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制定个人大学四年成长方案,明确其专业学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和方法,包括时间安排、资源调配、行动策略等。帮助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学生顺利度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塑时期。

(作者: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叶禹辰 ,论文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0034-0036,共3页,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003686112&from=Qikan_Search_Index


关闭窗口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学 | 学术科研 | 学生工作 | 交流合作 | 新闻公告 

版权所有: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